高山出平湖,碧波漾群峰。在有著“吳頭楚尾第一山”之稱的溧陽伍員山之巔,一片超過1400萬方的大型水庫,成為了群山中耀眼的一片“天池”。這片龐大的人工湖與輸水系統、發電廠房,以及位于山底的下水庫連為一體,組成了江蘇最大規模的抽水蓄能電站,這也是全國已投產裝機規模最大的國產化抽蓄電站。
今年10月,江蘇省國信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省國信集團)旗下江蘇國信溧陽抽水蓄能電站,迎來了全面投產發電一周年。
國信溧陽蓄能電站黨委書記、董事長施曙光介紹說,電站安全運行一年來,減少系統煤耗近20萬噸,降低火電平均調峰率4%,提高系統燃煤機組發電利用約100小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40萬噸,實現綜合轉換效率超80%。“它就好像一只勁頭十足的綠色‘蓄電池’,成為華東電網重要的調峰填谷、調頻調相、緊急事故備用及黑啟動電源。”
國信溧陽抽水蓄能電站上水庫
綠色“蓄電池”發力一年 紓解“三棄”難題
眼前,是巍巍山峰之上,難得一見的碧波蕩漾,這片令人驚艷的、鑲嵌在溧陽伍員山之巔的“天池”,實則是一座巨大的人工水庫;遠眺,則是重巒疊嶂、林水相依的湖光山色;腳下200米的山體內部,一座巨大而明亮的發電廠房里,6臺單機容量為25萬千瓦(總裝機150萬千瓦)的抽水蓄能發電機組,有序地通過輸水系統,將清澈的流水在上水庫和下水庫之間轉移,進行勢能和動能轉換,調節著電網的平衡。
何謂抽水蓄能電站?簡單來說,就是利用晚上電網富余的電量,將水抽到位置比較高的上水庫儲存起來,到白天用電高峰時,再把水放到位置比較低的下水庫進行發電。這樣做,一方面避免晚上富余電量的浪費,另一方面,又能解決白天用電高峰時供應不足的難題。
原理看似簡單,但意義卻非同凡響。近年來,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取得長足發展,新能源裝機與發電一躍成為世界第一。不過,由于新能源發電的間歇性、波動性特點,在電力系統調峰資源不足時,棄水、棄風、棄光現象難以杜絕。
對于第一次來到國信溧陽蓄能電站上水庫的人來說,無不為電站的磅礴氣勢及其“存在價值”而折服,而唏噓不已。“抽水蓄能電站具有啟動靈活、調節速度快的優點,調峰性能要優于傳統的煤電機組。即使放眼全球,抽水蓄能電站也是當今解決清潔能源消納的最優方案。”施曙光表示,位于電力負荷中心的抽水蓄能電站,如同一個個巨大的蓄電池,成為對核電、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發電的重要支撐。
巨大的地下發電廠房
攻堅克難 榮獲科學技術進步獎23項
國信溧陽蓄能電站的價值日益顯現,讓每一位知情人不由贊嘆,而其建設歷程卻是一路艱辛。“蘇南是江蘇省和整個華東地區的電力負荷中心,從地理位置來說,最需要建抽水蓄能電站了,但蘇南多丘陵山地且普遍不高,滿足條件的站址資源較少,開發條件都不太理想。”據介紹,這座電站從2002年就開始勘探,2008年開工,歷經9年建設,工程概算總投資89億元,終于在2017年10月建成投產,“可謂九年磨一劍。”
建設的難度甚至超乎預期。關鍵在于,國信溧陽蓄能電站的地下工程規模大,而地質條件過于復雜。工程區圍巖質量差,不僅巖層產狀零亂,且地下水活動強烈,加上巖體普遍風化較深,多為鑲嵌碎裂結構,巖體完整性差,對大規模地下洞室開挖程序及方法、支護方式選擇、質量控制、施工工效、工程施工期及運行期安全等,都提出嚴峻考驗;同時,主壩石料來源復雜,壩體不均勻沉降變形問題突出。此外,上水庫庫底防滲也是重大難題,防滲結構可靠性并沒有類似工程運行經驗參考。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白天堅守工地,協調矛盾、解決問題;晚上處理內業,討論方案、查閱資料文件,為了“樹立一座豐碑”的豪言壯語,所有人始終在努力,在拼搏。溧電人帶領以中國電建集團為主力軍的全體建設者,共同攻克了Ⅳ、Ⅴ類圍巖惡劣條件下大跨度洞室群安全開挖、多巖性超高面板堆石壩變形穩定和滲透穩定、井塔式進出水口及整流錐設計與施工、全庫盆高水頭土工膜防滲等世界級難題;實現了安全生產“零事故”,獲國家能源局“電力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工程建設項目”證書;工程質量優良,單元工程合格率100%、優良率超過95%;同時,工程嚴格按照“三同時”原則做好施工區及影響區的環境保護工作,采用壩后網格梁覆土栽植常綠灌木,使大壩真正成為“綠色大壩”,成功做到工程與景區的和諧發展;由于工程投資控制良好,獲得國家優質投資項目獎;此外,工程還創造了“一年六投”的抽水蓄能機組投產進度新紀錄;取得了一系列技術創新成果,獲科學技術進步獎23項、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71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3項、工法27項、出版《抽水蓄能電站施工技術》專著1本、出版《水力發電》期刊專輯2期等。
值得一提的還有,國信溧陽蓄能電站也是全國已投產裝機規模最大的國產化抽蓄電站。過去,受材料工藝和技術限制等制約,我國抽水蓄能主機設備長期依賴進口。而國信溧陽蓄能電站主機設備的成功國產化,則為我國抽水蓄能裝備制造業整體趕超世界先進打下了堅實基礎。“國信溧陽蓄能電站工程地質條件如此復雜,集諸多技術難題于一身,非常罕見,能順利建成,實屬不易。”全程參與工程咨詢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馬洪琪教授,拿出一枚硬幣放在發電機組的面罩上面,硬幣保持著直立不倒的狀態,讓他對溧陽電站高質量建成連聲稱贊。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2018年10月31日,經過溧電人的共同努力,電站順利通過了省發改委和水規總院組織的樞紐工程專項驗收,共歷時8個月,這也成為近幾年來抽水蓄能電站樞紐工程專項驗收用時最短、最順利的項目。
上水庫施工完成
安全生產近千日 打造“最美生態電站”
今年以來,加強運維、鍛煉隊伍、提升黨建,成為國信溧陽蓄能電站的新課題。為帶領這支年輕的隊伍,電站采取請進來、走出去、內部交叉培訓等方式,提高生產人員業務水平;建立完善崗位責任制,秉持“缺陷就是命令”理念,不斷降低缺陷發生率、提高消缺率,提升設備設施健康水平;同時,建立健全安全技術管理體系,電站投產僅半年就通過了發電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達到電力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企業標準。更令電站工作人員振奮的是,他們在國內抽水蓄能電站中首次完成一洞三機甩100%負荷試驗,這一行業首創,為電站一洞三機滿負荷運行提供了安全支撐。
當前,企業黨委圍繞“創國家優質工程金獎”“生產經營指標領先”“創建省級文明單位”等高質量發展目標,積極探索黨建新方法、打造特色黨建品牌。今年以來,5個基層支部共向黨委申報特色黨建項目5個、黨員精品項目29個。同時,結合電站地處國家5A級風景區的特色,國信溧陽蓄能電站提出建設“最美生態電站”,先后投入7000余萬元用于電站生態修復、辦公環境提升改造,實現政治生態與自然生態和諧發展。
截至今年10月31日,國信溧陽蓄能電站實現連續安全生產無事故897天,發電啟動3833臺次,抽水啟動3161臺次,日均啟機約15次;累計發電量26.12億千瓦時,抽水電量32.05億千瓦時,綜合轉換效率80.5 %,發電啟動可靠度、抽水啟動可靠度、機組振動擺度等生產指標均保持在行業前列。
國企擔當 創新“非電網企業”蓄能發電模式
國信溧陽蓄能電站是省國信集團控股開發的第二座抽水蓄能電站。業內人士指出,這一由地方非電網企業主導開發建設的模式,對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緩解蓄能裝機規模不足有著重要引領作用。
抽水蓄能發電項目在全國和江蘇的發展空間都很大。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促進抽水蓄能電站健康有序發展有關問題的意見》,“到2025年,全國抽蓄電站總裝機容量達到約1億千瓦,占全國電力總裝機的比重達到4%左右。”截至2017年底,全國已投運抽蓄電站總裝機容量為2850萬千瓦,占全國電力總裝機比重僅2%,離發展目標存在很大差距。作為典型受端電網的江蘇電網,可再生能源消納、核電及西電東送配套等對調峰需求很大。根據規劃,到2025年,江蘇省抽水蓄能合理規模為1150萬千瓦,而預計到時僅能完成590萬千瓦(含建設中的句容、規劃中的連云港及浙江天荒坪桐柏送蘇容量),缺口達560萬千瓦。
按照傳統慣例,抽水蓄能電站原則上由電網企業建設和管理。不過,經濟大省江蘇的調峰容量嚴重短缺,迫切需要加快抽水蓄能電站建設。作為省屬國企,國信集團經過前期多方溝通協調,在溧陽市政府的全力配合幫助下,最終爭取到國家相關審批部門的支持,控股開發國信溧陽蓄能電站,這也使得這一蓄能電站成為全國少有的幾個非電網企業主導開發建設的抽水蓄能電站。
目前,省國信集團涉足能源、金融、房地產、貿易、酒店旅游和社會事業等廣泛業務領域,其中能源領域已形成“風、光、水、火”多能互補,電力、天然氣和新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供應體系,成為江蘇省最大的地方能源投資主體。省國信集團繼建設沙河蓄能電站之后,又成功控股開發建成了溧陽電站,同時參股天荒坪、宜興等蓄能電站。省國信集團相關人士透露,裝機120萬千瓦的國信連云港抽水蓄能電站正在籌劃啟動中,未來還將繼續積極探索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模式和路徑,充分展現省國信集團在全省能源的引領力、帶動力、影響力。
6臺抽水蓄能機組之一
來源:新華日報財經 王穎菲 王佩杰
摘自江蘇國資微信